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质量强市

劳动者素质是质量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5-07-27 字体:【】【】【

 
——谈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劳动者素质是质量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产品经历从设计到工艺、零部件制作、组装、调试检验、再到销售服务众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产品的质量,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劳动者的参与。设计是质量的源头,设计师素质决定产品设计水平;生产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工人素质决定产品制造水平;管理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管理者素质决定质量整体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是推动建设质量强国的必由之路。

    □ 刘传祥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列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5个“更多依靠”之中。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提出,劳动者素质是质量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并要求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培育职业精神,造就责任心强、有专业素养的职业队伍。产品经历从设计到工艺、零部件制作、组装、调试检验、再到销售服务众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产品的质量,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劳动者的参与,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水平。

    一、设计是质量的源头,设计师素质决定产品设计水平。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据有关专家统计,有70%的质量问题隐藏在研发阶段。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才可以生产出优质产品。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不管制作工艺多么先进,不管所采用的原材料多么可靠,也不管生产者多么认真负责、出厂检查多么严格苛刻,也不可能交付给用户高质量的产品。AK47步枪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枪王,其根本原因就是该枪设计非常简便,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丰田“召回门”事件,就是因为设计存在缺陷所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也是由于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在遭雷击后由红灯变为绿灯,导致事故发生。所以说,设计是质量的源头,设计过程决定了产品的基因。

    设计的质量水平,涉及诸多因素,但关键是设计人员的素质。根据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对设计师的定义,“工业设计师是受过训练,具有技术知识、经验和鉴赏能力的人。他能决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材料、结构、机构、形状、色彩和表面修饰等。设计师可能还要具备解决包装、广告、展览和市场等问题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国外对设计师知识结构做过这样的测定:30%的科学家(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30%的艺术家(要有好的审美能力),10%的诗人(要有创造的激情),10%的商人(要了解商业的需要),10%的事业家(要把设计当作一生的事业),10%的推销员(要了解用户的心理和需要)。设计工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设计师的素质决定了产品的设计水平,没有高素质的设计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设计方案。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和扩延知识的能力以及善于合作等能力,都会对产品的设计水平带来直接影响。

    二、生产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工人素质决定产品制造水平。

    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提出“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的理念。这句名言的含义是,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控制的重点在制造阶段,即生产阶段。生产阶段关键要看生产工人的素质,再好的设计蓝图、标准制度都需要人去落实,再高级的机器设备也需要人去操作。而且在实践中,完全因技术或设备因素引起的质量事故较少,大量经常性的质量问题都往往是由于生产者麻痹大意,责任心不强,或者违反相关的工艺操作规程等所致。因此,产业工人的素质对产品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德国制造”之所以成为世界市场上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与其拥有庞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有密切关系。凭借庞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德国可以在投入更少劳动力、使用同等数量的进口原料的条件下,加工生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可以说,优秀的产品一定是优秀的员工做出来的,生产者素质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水平。就我国目前来说,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许多产业工人都是农民工出身,整体素质不高,是造成产品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管理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管理者素质决定质量整体水平。

    威廉·戴明曾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只有10%~15%来自工人,而85%~90%是企业内部在管理上有问题。由此可见,质量不仅仅取决于设计环节,也不只是局限于加工产品的工人,更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类人员。有资料表明,大多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失败不是技术而是管理方面的原因。质量管理权威们对此有一个共识:质量管理最大的一个障碍是质量改进中缺少上层主管的贡献。

    依据Stephen P.RobbinsMary Coulter编写的《管理学》第9版中对管理和管理者的定义,管理是通过协调和监督别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人,他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任务。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是实现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产品质量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企业家素质的优劣。但从我国目前来看,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并不高,急需培养一支庞大的拥有质量意识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四、提升劳动者素质,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强调,要坚持走质量强国、效益兴邦之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3期叠加的形势,对质量效益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提升质量效益,必须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设计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推动建设质量强国的必由之路。

    德国社会普遍认为,人才的定义范围并非局限于前沿行业或学科的领军人物,更包括在普通行业中发挥专长的个人。这种广义的人才观和平等尊重的社会共识,使得德国有大量年轻人愿意接受职业教育,成长为优秀的产业工人。在德国,大学毕业生仅占同龄人的20%,接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并由此走上工作岗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依托庞大而廉价劳动力,以廉价席卷天下,占领了全球制造业低端的大半江山。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推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应当充分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改革完善国民教育、教育培训和人才政策等制度,打造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教育培训进修体系,提高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和扩延知识的能力以及善于合作等能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技能,造就责任心强、有专业素养的劳动者队伍。

    (作者单位:质检总局办公厅政研室)